2013年4月份又去了一次韩国,这次去了一家比较大的杏鲍菇工厂,这家工厂日生产量8万瓶,该工厂只做到培养结束,菌丝发满搔菌后出售给若干小工厂进行出菇。日产8万瓶,只有25名员工,老板负责采购、财会和销售等,除了生产线设计合理,主要是人员安排,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紧凑。韩国食用菌行业已经渡过了激烈竞争的时期,剩下的企业都是有自己长处的,我们国内的食用菌工厂就应该学习这些工厂的长处。
晚上到的首尔,早上自己起来出去爬山,早上的度假山庄,空气格外清新,山路也相当干净,路标清晰。每次到韩国都很羡慕韩国人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如钟南山老师所说:老百姓最需要的干净的无污染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和清洁的水。
在这个没有信号的路口的斑马线,我正准备过马路,一辆红色巴士开了过来,我习惯的停了下来让巴士先过,没想到巴士却停了下来,巴士司机挥了一下手示意我先过,菇行天下算是亲身感受到了我们和国外在交通意识上的差距。
厂区内大量堆积的木屑,自动喷淋加水,韩国杏鲍菇工厂大多使用木屑作为主要原材料。木屑、米糠、玉米芯等大部分原材料都是从中国或者印度进口的。
1100ml,打一个孔的装瓶机,上料、装瓶有一名工人完成,上瓶和推车进灭菌锅有两名工人完成,人少效率却很高,我们能有几个工厂能做到这样的刚工作效率呢?
高压灭菌锅,走了韩国几家食用菌工厂,每个工厂的灭菌锅都不是一个牌子的,但是从表面看起来制作工艺都一样的精良。
接种机,韩国食用菌工厂的接种机大多整机置于大型净化罩下面,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接种的时候,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不会对接种区的环境产生影响 ,接种效果十分稳定。
发酵罐直接推到接种机旁边,冷却室挨着接种室,接种时下车并没有采用机械手,是人工搬到传送带上的,在韩国采用人工搬筐的工厂也很多,反观我们一些工厂却一定要全部采用机械手,设备投入大不说,后期维修也存在很多问题。
干净整洁的大型培养室,经询问得知,培养室没有专职的保洁人员,大概一周拖地一次就可以了,而我们国内的食用菌工厂的培养室,每天都要拖地的。
培养好的杏鲍菇培养瓶,搔菌后倒扣,不补水。上图为搔菌后的状态。
搔菌后的培养瓶装在厢式货车里,准备送往专门负责出菇的工厂。后面房子上面类似烟筒状的是培养室的进风口,高空取风,空气更加洁净。
有很多个小菇厂专门负责杏鲍菇出菇阶段的管理,菇房的结构和以前一篇文章提到的杏鲍菇工厂基本类似,同样是三层床架,单位面积的装货量很少,杏鲍菇质量得以有效保证。
即将采收的杏鲍菇,这种分散出菇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前期集中培养,后期分散出菇,小型出菇工厂容易管理,杏鲍菇质量容易控制,管理成本很低。
采摘后,削完根,准备包装的杏鲍菇,这种形状和大小的杏鲍菇是韩国市场上最贵的,如果我们做成这样一定卖不掉了吧,相信随着人们对瓶栽杏鲍菇的逐渐认可,瓶栽杏鲍菇的价格逐渐会高于袋栽杏鲍菇。
25号晚上就住在了这个小镇,每次来韩国都很匆忙,也没有记住去过的城市叫什么名字。每参观一家食用菌工厂都有深刻体会,对食用菌工厂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菇行天下 QQ号/微信号:3140797309,菇行天下食用菌交流群:307322620,本文由菇行天下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5年2月12日 上午9:20 1F
认真学习了,很受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