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过一个关于液体菌种的问题,我觉得很有代表性,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
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发酵罐液体菌种经过检测合格了,接入菌包以后还会污染?
这里的污染指的是能够确定是因为液体菌种污染而导致的菌包污染,特点是数量较多,通常是一个发酵罐接种的全部菌包,或者大部分菌包出现污染。还有就是污染全部出现在液体菌种喷洒到的部位。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明明检测合格了,还会出现污染?
1、检测方法不正确
也就是虽然是检测了,但是没有检测出来。
主要是液体菌种检测的方法不正确,或者检测方法单一,以及没有足够的液体菌种检测经验。
2、取样检测后发酵罐污染
检测结果,只代表到截止到取样时发酵罐是否污染。
从取样的时间开始,到发酵罐使用前还有24-48小时,这期间发酵罐还是存在再次污染的可能性。
3、发酵罐污染数量过多
因为发酵罐操作工艺不够规范,发酵罐液体菌种污染率较高,导致发酵罐出现污染没有检测出来。
也就是说发酵罐污染的数量越多,对液体菌种技术员的经验和技术要求就越高。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是要规范发酵罐的操作流程,这是检测的前提,否则值依赖检测,就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其次是加强液体菌种的检测技术。
添加菇行天下李老师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
李老师:13674230281(微信号)
免费食用菌技术咨询微信:13674230281(微信)

扫描这个二维码,或者添加13674230281的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