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生产中,无论规模大小,也无论栽培方式,都要面临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污染问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把药物和污染联系到了一起,寄希望用药物解决污染的问题。

拌料要加入药物,接种要使用药物,培养要使用药物……
那么菇行天下请问大家:药物能解决污染的问题吗?
很显然,药物是不能解决污染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工厂受到污染的困扰了。
在食用菌生产中的确离不开药物,但是药物绝不是解决污染的方法,我们在解决污染问题是要分析导致污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灭菌不彻底导致的污染,在接种和培养环节使用再多的药物有用吗?
如果是接种导致的污染,在拌料时加入药物有用吗?
如果是菌袋破损导致的污染,在培养室使用药物熏蒸有用吗?
…………
在食用菌生产中,导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原材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等很多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染菌,我们要根据污染的杂菌的种类、污染的时期、污染的规律性等逐一的分析排查,分析哪些环节可能性较小,哪些环节可能性较大,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很显然,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使用药物就能够解决的。
在食用菌生产中,药物用于基础的环境消毒,比如接种室、培养室使用前的空间消毒,用于物体的表面消毒,比如原种和栽培种的表面清洗消毒等,这些都是基本的生产流程,而不是解决污染的方法。
关于污染,菇行天下写过很多的文章,对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里不做重复论述,请看下面的文章。
菇行天下再次和大家说,请认真阅读这些文章,而不是给菇行天下发来一张污染菌袋的照片,仅从一张照片任何人都无法确定准确的污染原因,如果有人告诉你,那也是猜测,是对你的不负责。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微信搜索:“菇行天下”,关注菇行天下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