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这句话经常出现在一些食用菌书籍、杂志、资料的文章中,一些食用菌专家教授在论文、报告中也是经常的提到,然而却少有人分析这样的说完全正确吗?
“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本意是指在食用菌生产中应该尽可能选择当地资源丰富的原材料,或者根据本地资源丰富的原材料选择合适的食用菌品种。
说“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是正确的,比如:
在东北,林木资源比较丰富,发展黑木耳就是正确的。
在山东苹果产区,发展以苹果木屑为原材料的香菇生产是正确的。
说“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不完全正确,比如:
某地区准备用玉米秸秆种植平菇、香菇、木耳,原因是本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这就是错误的,种植平菇效益最好的原材料应该是棉籽壳和玉米芯,种植香菇和木耳效益最好的原材料应该是木屑。
某地区准备用酒糟为主种植金针菇,原因是本地区有大量的酒糟资源,这就是错误的,工厂化金针菇效益最好的原材料应该是以玉米芯为主,酒糟可以作为少量添加。
显然,这种为了使用某种原材料而使用的做法是错误的,打着“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的旗号,实际是以利用本地原材料为理由争取政府项目,争取政府补助。
飞速发展的物流业,为不“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广东可以用新疆的棉籽壳,江苏也可以用东北的米糠,按照以前的观点这都不是“因地制宜”,然后这种长距离的原材料运输和使用,保证了配方的最大化合理性,为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证。
相关案例:
2016年,棉籽壳价格飞涨,某瓶栽金针菇工厂为了降低棉籽壳上涨带来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用本地其他原材料代替了棉籽壳,导致培养基的体积、透气性等发生了变化,最后产量明显下降,在黄金的冬季生产中竟然没有盈利,可谓因小失大。
现在,任何的食用菌品种竞争都是比较激烈,“因地制宜选择食用菌生产原材料”应该是在不影响产量,不影响效益的前提进行,这样一个品种才能在一个地区发展起来。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微信搜索:“菇行天下”,关注菇行天下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