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80%以上食用菌生产的灭菌时间是过长的,包括食用菌工厂化和菇农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加大灭菌时间,是因为出现了污染,没有找到具体的污染原因,怀疑是灭菌导致的污染,想法是先别管是不是灭菌不彻底,只要看污染的状态像是灭菌不彻底导致的,就先把灭菌时间提高看看再说,或者提高灭菌温度。
加大灭菌时间,或者提高灭菌温度,直接的影响就是灭菌过度,如果比较严重会影响菌种的萌发和菌丝不吃料,以及生长缓慢。对于液体菌种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间接的影响是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一个食用菌工厂每天都要灭菌,是以天为单位的重复浪费,一天,一个月,一年下来,浪费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了。
引起食用菌生产污染的原因很多,从灭菌锅降压到“0”的那一刻开始,时时刻刻都存在污染的可能,在出现污染的时候,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分析是哪一个环节导致的污染,而不应该盲目的去判断是灭菌造成的,实际上,因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污染案例并不多,是食用菌生产者对于灭菌的重要性太过紧张,担心如果灭菌不彻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灭菌过度的现象就出现了。
加大灭菌时间,提高灭菌温度都很容易,反之,减少灭菌时间,降低灭菌温度就十分困难了。
以前生产正常,污染率正常,很少有食用菌工厂主动去减少灭菌时间,即使更换了新的技术员,他也轻易不会去那样做,一般都会追求生产的稳定性。
关于如何查找污染原因,如何确定灭菌时间,哪些环节会导致污染,菇行天下以前写过很多的文章,请查看菇行天下公众号的历史文章,或者百度搜索“菇行天下”,找到菇行天下博客,这里不再重新论述。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QQ:3140797309,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菇行天下食用菌微信公众号:guxingtianxia-li,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