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生产中污染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最重要的当然是找到污染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尽快的将污染率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
在解决污染问题的时候,污染料的处理是最为食用菌生产者头痛的一件事。
如果污染的数量比较少,直接扔掉,或者烧掉就行。
如果污染的数量比较多,就不好处理了,从技术的角度说,并不建议重新利用这些污染的培养料,而实际生产中如果不重新利用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甚至丢弃都没有地方,即使丢弃了,环保也会找上门来。
而且,这些污染料中含有很多的营养,丢弃了的确十分可惜。大多数的企业也不舍得直接丢弃,都尝试重新利用这些污染料,但是能够将这些污染料重新用好的并不多,菇行天下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则。

原则一:尽量不要重新利用污染料。
如果污染的数量比较少,建议直接丢弃或者焚烧,如果污染的数量较多,尽量选择和出菇的废料一起出售给有机肥厂、生物质颗粒厂等,这样可以尽快处理好厂区环境卫生,为彻底解决污染提供条件。
原则二:可以在污染料中加入新料,不要在新料中加入污染料。
在污染料中加入10-30%的新料,整体以污染为主,这样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出菇,如果在利用污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至于出现较大损失,毕竟污染料重新利用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不确定性。
反之,在新料中加入10-30%的污染料则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70%的新料都损失殆尽,有点一条鱼腥一锅汤的意思,所以菇行天下不建议在新料中加入污染料。
原则三:无论怎么利用污染料,都只能使用固体菌种。
无论是用哪一种方式利用污染料,都只能使用固体菌种,不能使用液体菌种,这是不可违背的原则。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微信搜索:“菇行天下”,关注菇行天下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