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菇行天下咨询食用菌技术的问题中,关于污染原因的数量最多,其中一部分是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技术员,作为专业的食用菌技术员在向菇行天下提问之前都是对污染问题经过了细致的分析,或者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仍旧不能解决,才提出来的,因此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出现的现象:食用菌工厂化环境检测一般采用沉降菌检测法,环境检测指标合格,为什么还会出现大量的染菌?环境检测合格,因灭菌、菌种等非环境导致的染菌,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今天讨论的实际上是环境检测合格,为什么还会出现因环境中杂菌引起的染菌?
要明确观点:沉降菌检测合格,也是会出现大量的污染,否则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污染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每天只要盯住环境检测结果就行了。
首先是沉降菌检测不正确,或者不具有代表性。沉降菌检测的时间和位置不正确,未能反映出重点区域(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等)的杂菌真实情况,还有是空置状态下检测还是工作状态下检测,是白天检测还是晚上检测,是风机静止还是风机运行状态下检测,都会影响到沉降菌的检测结果,食用菌技术员应该分析车间布局、净化系统、生产时间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检测时间和检测点,让沉降菌检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更为重要的是,沉降菌检测结果合格并不意味着环境中就没有杂菌存在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无菌是相对的,灭菌是绝对的。
无菌是相对的,我们食用菌生产是无法创造出绝对无菌的环境的,只是相对无菌,也就是说,沉降菌检测虽然合格,但是仍旧有一定数量的杂菌存在,只是沉降的面积和时间不能足够大,没有把所有的杂菌沉降到。
沉降菌检测合格,在正常的生产状态下,是不会出现大量染菌的,然而生产上总是会有异常情况出现的,这些异常情况就是在环境检测合格状态下仍旧出现大量染菌的原因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生产异常情况。
举个例子:接种不均匀,因液体菌种本身、接种枪头、工人操作等原因导致的液体菌种喷洒不均匀,液体菌种萌发后出现缺口,这种情况,即使环境检测合格也有可能出现大量的污染。
再举个例子:瓶盖中的过滤布长期未更换,过滤效果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环境检测合格也有可能出现大量的污染。
既然环境检测合格还是会染菌,那是不是环境检测就没有意义做了呢?
要做,而且要做好。
但是,环境检测并不是杜绝污染的唯一方法,作为品控人员不要只重视环境检测结果,还应该熟悉生产上的每一个技术环节,经常到各个车间去观察生产情况,去询问技术员和工人生产上遇到的异常情况,再参考结合环境检测的结果做出污染原因分析和防止污染的解决方案。
放在整个品控工作上也是一样,所有的品控指标全部合格生产上也一定会有问题出现,比如:产量的下降、出菇病害的发生、发菌速度的变慢,这是食用菌和食用菌生产本身的不完全可控性造成的,食用菌工厂化程度再高,也脱离不了食用菌农业的本性。
这就是为什么说品控经理一定要精通食用菌技术,只有精工工艺的技术员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品控经理。
本文针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菇农和小型食用菌工厂也可以借鉴。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QQ:3140797309,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菇行天下食用菌微信公众号:guxingtianxia-li,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