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5年以上液体菌种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15年前的一段时间,做液体菌种必须要加入一种叫做“抑菌剂”的药品,那时,如果不加入“抑菌剂”发酵罐成功的机会就非常小了。
当时所谓的“抑菌剂”,是一种没有标签的西林瓶(penicillin bottle),药品成白色粉状,易溶于水,当时的“抑菌剂”是由发酵罐厂家销售的,大概20元左右/瓶,在发酵罐接种时和摇瓶菌种同时接入。
这种做液体菌种离不开的“抑菌剂”给当时本来就是新鲜事物的液体菌种更加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加让人们对液体菌种望而却步。
一开始大家都是发酵罐厂家购买这种所谓的“抑菌剂”,后来大家根据特点,猜测是“青霉素”,或者“链霉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猜测得到确认,就是医疗上常用的抗生素。
那时为什么要加入“青霉素”一类的抑菌剂?
简单几句话:液体菌种技术和设备不成熟,为了防止污染。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家都是知道的。
现在做液体菌种,为什么不能再使用“青霉素”了?
现在液体菌种技术和设备同非常成熟了,如果一个企业还在使用,说明要么技术上存在问题,要么设备上存在问题,才会对“青霉素”依懒性使用。
使用“青霉素”有什么坏处?
“青霉素”的作用是对因接种、气源等细微环节引起的细菌感染起到抑制的作用,注意是抑制,而不是完全杀死细菌,只有灭菌才是彻底无菌的,也就是说“青霉素”对细菌产生了抑制作用,看起来液体菌种制作成功了,实际上只是细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这样用“青霉素”制作出来的液体菌种存在很大的隐患,一是因为染菌和抑菌的作用导致ph下降,引起接种后液体菌种不萌发,二是隐性存在的细菌在菌包内消耗营养,导致产量下降和病害发生。
这种错误就好像有很多资料上介绍组织分离的培养基加入抗生素一样,组织分离时,我们不需要抗生素去抑制杂菌的出现,反而是要细菌完全的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把不正常的菌株淘汰掉,从而得到纯正的菌株。
如果你做液体菌种还在使用“青霉素”,那么说明你的技术和设备落后了,而技术又决定了设备的选择,归根到底,就是你的技术落后了。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菇行天下食用菌微信公众号:guxingtianxia-li,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