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食用菌生产者都要制作母种,也要购买母种,购买的母种质量直接决定了自己制作的母种质量。
下面是判断购买母种质量的方法,为大家判断母种质量提供参考。
1、棉塞(硅胶塞)
母种邮寄回来以后,要观察试管母种的封口方式,封口方式做的是否标准是判断母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棉塞:棉塞不能松动,棉塞长度合适而整齐,棉塞上可以有过火的黑色,除此之外应该呈棉花原色,无异常颜色。
硅胶塞:一般使用的不带砂芯的硅胶塞。
无论棉塞和硅胶塞都应该是新的,松紧度适中,不能有明显的松动。
2、培养基
如果购买多支母种,母种培养基斜面长度应该一致,培养基没有明显收缩失水现象,培养基固定,不能松动。
至于培养基颜色,不同品种可能会有较大区别,也有一些研究所喜欢用自己独特的配方,培养基颜色也比较深,这都是正常的。
3、包装和标签
专业的食用菌研究所,母种外包装统一,包装内会填充泡沫、海绵等防止运输时试管破损,如果能用隔热的泡沫箱是加分项。
每一支母种试管上都应该贴有标签,注明品种、接种日期等。
专业的食用菌研究所,在包装里应该附有该品种的技术资料,比如子实体颜色、温度要求、营养要求等重要特征。
4、斜面菌丝状态
斜面菌丝的状态应该符合该品种的特征,不同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这里不做具体介绍。
对于大多数食用菌品种,母种的表面菌丝应该洁白、浓密,没有异常颜色。
一般食用菌研究所的母种都会有一定时间的保藏过程,所以可能会有爬壁菌丝和气生菌丝过多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
5、是否出菇
购买回来的母种,如果有出现原基,甚至子实体,则是不合格。
说明母种接种时间较长,或者培养时见光、有温差等情况,显然是不够专业。
6、异常颜色
色素:平菇、香菇、木耳、鸡腿菇等品种可能会出现分泌的色素,但是出现的较多为不正常。
污染:一般购买的母种出现因污染杂菌表现出颜色的变化,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是并不能排除隐性污染,隐性污染在转接以后会表现出来。
7、接种日期
大多食用菌研究所销售的母种都不是新转接的母种,所以看到标注的接种日期时间较长也是正常,关键还要看保藏的效果,看母种斜面菌丝的具体状态。
但是能够敢于标注接种日期可以说明对自己母种的质量比较自信。
8、无性孢子
如果发现母种表面菌丝出现较多的粉孢子,则说明母种老化,或者母种培养温度过高。
9、转接后表现
母种转接以后的表现,也是判断购买回来母种质量的重要标准,具体可以参考如何判断母种的质量(自己制作的母种)?
当然,转接后表现的判断是建立在母种转接、培养操作流程正确基础上的。
10、转接后镜检
如果具备显微镜和显微镜观察菌丝技术,可以镜检转接后的菌丝,观察是否具有锁状联合(担子菌),来初步判断是否具有出菇能力。
最后强调一下,购买回来的母种符合上面的要求,仅仅是合格引种的基本要求,并不代表这样就一定会高产,是否高产和稳产要以出菇实验和实际生产为准。
添加菇行天下李老师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
李老师:13674230281(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