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母种是菌种的基础,本文从多个角度讲解如何判断母种的质量,母种应该用最严格的标准进行判断。
1、污染率
尽量做到没有污染,或者极低的污染率,否则就说明技术不过关,一定要加强母种制作技术,母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这也是下面判断母种质量的基础。
2、萌发速度
接种后,24小时观察要明显萌发,48小时完全萌发并且开始向培养基中生长,萌发速度不仅可以判断转接后母种的表现,也可以判断原母种的质量。
3、生长速度
不同品种,不同试管大小,不同斜面长短,不同培养基等的不同,母种的生长速度都会不同,要在自己的固定模式下比较母种的生长速度,合适温度下,如果生长偏慢为不正常,一般母种长满管的时间为10-15天。
4、整齐度
菌丝开始应该呈圆周状生长,后来整齐的向斜面两侧生长,向两侧生长的速度相同,菌丝前端的生长状态要整齐。
5、浓密度
一般来说,菌丝生长的浓密、洁白为正常的表现,如果菌丝稀疏、灰暗则视为异常。
6、一致性
一次转接的所有母种应该在生长速度、浓密度、整齐度上的表现一致,当然这和转接的技术有关,比如接种快的大小。
7、无性孢子
对于某些可以产生无性孢子的品种,如果出现较多的无性孢子为异常。
8、颜色
对于大多数品种,菌丝应该为白色,如果出现异常颜色要判断是否为污染导致,同时注意因为高温、见光、品种退化等也会导致出现异常颜色,比如平菇母种部分呈橘黄色,这种情况并不是不能使用,但是要尽量避免。
9、气生菌丝和爬壁菌丝
不同食用菌品种母种的气生菌丝和爬壁菌丝状态是不同的,有的有爬壁菌丝,有的几乎没有爬壁菌丝,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去判断,对于气生菌丝来说,一般认为过多的气生菌丝是不正常的。
10、镜检
如果具备显微镜,可以抽样镜检观察菌丝是否符合该品种的基本特征,是否具有锁状联合等。
如果以上一项严重不符合要求,就是为母种不合格,应该慎重使用。
如果以上多项不符合要求,该批次母种应该整批淘汰,并查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