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榕生物,7月份已经通过证监会的首发申请,如果不是证监会出台了新股暂缓发型的政策,雪榕生物早已在A股上市发行了,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雪榕生物正式挂牌上市的具体时间,估计会是年底,或者16年年初。
在食用菌行业内,并不是因这次上市才了解雪榕生物的,作为中国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雪榕生物以其日产330吨的产量,在食用菌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其日产304吨金针菇在金针菇行业的影响,雪榕生物毫无疑问已经成为食用菌行业的标杆,是大家努力追赶和超越的目标。
2015年,是中国食用菌行业的资本年,A股、港股、新三板都活跃着众多的食用菌企业,当资本注入到这些企业后,扩大产能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了,更是资本的需要。当资金不在是企业的瓶颈之后,发展方向和模式就成了这些企业的首要面临的问题,自然而然,雪榕模式就成为了众多企业竞相模仿的目标。
我们通常认为,成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复制别人的发展模式,这在其他行业或许是可以的,但在食用菌行业是否行得通呢?雪榕模式能否被复制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雪榕模式,雪榕模式的核心是核心打造一个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国不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产品由统一的营销中心负责销售,也就是雪榕在没有涉足食用菌行业时的“全国性布局、候鸟式经营”的策略,众所周知,雪榕在上海、长春、四川、山东、广东建有5个金针菇生产基地,雪榕正是用这种全国分区域布局的方式,不仅在产量上成为了食用菌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极为顺利的控制了这5各区域的金针菇销售主导权。
雪榕这一策略是借鉴了日本著名食用菌企业北斗株式会社的经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说,雪榕在中国复制了北斗的成功,雪榕生物从蔬菜生产销售开始涉足食用菌是从2005年开始的,十年磨一剑,雪榕的成功不仅仅是复制日本企业,重要的是雪榕创新的理念,和将完善的工业化管理引入到食用菌生产中,这些,作为追赶着,只能学习,不能复制。
作为食用菌行业的追赶着,雪榕模式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菇行天下(微信号/手机号:13674230281)认为有以下几点:
1、人才理念
食用菌行业的朋友们都知道,吉林农大和华中农大是我国两所有食用菌教学传统的高校,雪榕汇聚了这两所大学最近几年食用菌相关专业的精英,早期加入雪榕的,如今正是支撑雪榕的中坚力量,菇行天下在2007年,错过了进入雪榕的机会,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菇行天下”了。
正是雪榕对人才建设的理解,才有了雪榕从一个厂,到全国五个基地;从日产20吨金针菇,到今天的日产304吨。人才是食用菌企业的基础,得人才者,得天下。
2、股权激励机制
雪榕应该在早期就将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因此早期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都分配了公司的内部原始股票,一旦雪榕上市发行,这些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股票价值会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公司长远的目标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这远比整天号召大家和公司同甘共苦的空洞口号要实际有效。
3、体系化
雪榕是国内最早(未考证)将体系建设引入到食用菌生产中的,规范了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得雪榕在几年内完成了全国性的扩张。雪榕的技术制度、生产制度、销售制度等都是有着规范体系,这和我国之前食用菌企业家族式的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点看,雪榕的成功是雪榕体系的成功。
4、销售模式
食用菌鲜品的销售比较复杂,雪榕营销中心统一管控,各大区独立负责的策略避免了五个基地各自为战、相互掣肘的弊病,集合所有力量打造了雪榕品牌,随着雪榕品牌建设力度的加大,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观念的提高,雪榕品牌价值会更高。
5、技术先行,研发先行
雪榕是我国食用菌行业和日本企业合作最早的,无论是最早和千曲化成的合作,还是长春工厂和日本舞榕的合作,都体现了雪榕管理层对于技术的理解和重视。但是只有引进是不够的,雪榕在消化吸收日本技术的基础上,依托研发中心和生产技术人员,在金针菇技术上很快突破了日本的水平,摆脱了对日本技术的依赖,雪榕在14年在贵州建设香菇基地,相信未来几年内,在香菇工厂化技术上也会有所突破。
小米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创造了千亿市值的奇迹,小米之后,复制小米模式的公司有很多,成功的却没有几家。用雷军的话说:小米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只是小米的销售策略,小米的精髓是实实在在做产品的质量,雪榕模式也是一样,我们不要只看到雪榕的风光表面,更要看到雪榕内在值得学习的精髓,只能学习,不能复制。
菇行天下【手机/微信号:13674230281,QQ号:3140797309】,本文由菇行天下原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