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种、栽培种的质量直接影响出菇菌包的发菌,所以对于原种、栽培种的质量要严格的检查和判断。
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种、栽培种,或者没有把握的原种、栽培种,要避免使用。
本文讲解的是对自己制作的原种、栽培种的质量判断方法,对于购买的原种、栽培种只能从外观进行判断,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较差。
1、制作流程是否规范
原种、栽培种制作流程的是否规范是判断质量的前提条件,过程决定结果。
即使最终原种、栽培种表面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如果制作流程不规范,特别是有严重的错误,这样的菌种严格上也不能使用。
2、菌丝浓密度
正常的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该是比较浓密,生长整齐。
反之,如果菌丝稀疏,前端参差不齐,为不合格菌种。
3、菌丝颜色
正常的原种、栽培种菌丝为白色,看起来颜色洁白,有光泽。
反之,如果颜色灰暗,甚至颜色发黄、发黑,为不合格菌种。
4、污染率
正常的原种、栽培种污染率控制在5%以内,而且是严格挑选的情况下。
如果污染率较高,建议整批淘汰。
5、发菌时间
正常的原种、栽培种发菌时间不超过30天。
发菌时间长的菌种,菌丝老化,萌发能力差,也容易携带杂菌。
6、是否有虫害
正常的原种、栽培种不应该出现虫害,一般容易感染菌种的是螨虫。
携带螨虫的菌种是导致出菇菌包感染螨虫的原因之一,菌包出现螨虫的菌种应该整批淘汰。
7、是否出菇(原基)
正常的原种、栽培种应该是没有原基出现,没有子实体(蘑菇)出现。
出现原基和子实体是结果,也意味着发菌过程存在问题,比如温度低、温差较大、见光、发菌时间长等。
8、一致性
正常一个批次的原种、栽培种发菌时间和状态应该一致,或者接近。
如果菌种的一致性较差,接入出菇菌包以后也会有较大区别,进而影响菌包的一致性。
以上判断方法,可能有人觉得过于严格和苛刻,那么就对了,这就是菇行天下要告诉你的,做食用菌就是要严格,如果你也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做好食用菌。
添加菇行天下李老师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
李老师:13674230281(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