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关于污染的文章中,大都是针对熟料栽培的,关于发酵料技术和发酵料污染的文章很少。
最近在直播(抖音搜索:菇行天下)时,发现还是有一些朋友在做发酵料,也会出现污染,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导致平菇发酵料栽培污染的原因都有哪些。
图文无关
1、发酵温度和时间不够
在平菇发酵料工艺中的发酵过程,就相当于熟料的灭菌过程,因为发酵温度没有达到60℃以上,或者达到60℃以上的时间不足,培养基中会残留很多的霉菌和虫卵,进而后期容易污染。
注意:因为发酵料本身就是粗放的栽培方式,所以发酵时间要根据实际发酵温度确定,也和原材料有关系。
2、含水量过高
发酵结束以后,接种前培养基含水量过高,接种以后过高的含水量容易导致出现细菌污染,也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发酵结束后的含水量不易过高,建议含水量在63-65%。
3、pH不合适
发酵结束以后的酸碱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发菌,不利于菌丝生长,就容易滋生杂菌。
相比熟料栽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酸碱度可以适当偏高一点,接种前建议的pH值是6.5-7.5。
4、接种量小
接种量过小,平菇菌丝不能迅速的控制料面和发菌,增加污染的几率。
保证一定的接种量,是发酵料这种栽培方式所决定的。
5、菌种质量不好
平菇栽培种本身带有杂菌,或者栽培种发菌不好,活性差,或者长期存放的栽培种,或者受到高温的栽培种等,都容易导致污染。
栽培种的质量对于熟料栽培很重要,对于平菇的发酵料栽培就更加重要。
6、培养温度过高
对于培养基不是完全灭菌的栽培方式,在发菌时一旦出现高温,培养基中的杂菌就会快速活跃繁殖起来,甚至会出现发热(烧包)的现象,导致污染。
温度过高还会对平菇菌种的萌发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平菇发酵料在接种以后的温度(菌包间温度)不要超过22℃。
7、培养温度过低
很多人知道发酵料温度过高会导致污染,却不知道如果温度过低也会导致污染,因为温度低至对平菇菌丝萌发和生长产生影响了,势必增加污染。
平菇发酵料接种以后,培养温度建议控制在15-22℃之前,也一样指的是菌包间的温度。
8、营养料过多
营养料过多容易导致发酵料的污染,特别是在上面7点存在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导致污染,以及污染程度的增加。
对于发酵料来说,成功的发酵和发菌,比提高产量更加重要。
最后强调一下,发酵料是在缺乏设备条件下采用的一种平菇栽培工艺,如果具备条件建议采用熟料栽培方式。
添加菇行天下李老师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
李老师:13674230281(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