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与防治(大全)

2015年1月30日11:00:50 2 53,655
液体菌种培训

生理性病害:也叫非侵染性病害,是指非侵染性病原的作用引起的食用菌不能正常新陈代谢而发生的病害,叫做食用菌生理性病害。通常是由于食用菌生长环境不合适而引起的,如:温度、光照、通风、湿度这四大要素及其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栽培措施不当也能够引起生理性病害,如:培养基水分过高或过低,酸碱度pH值过大或过小,菇房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菇房光线过强或过弱,通风不良引起的二氧化碳过高,错误使用化学药品等。

平菇生理性病害不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不会传染扩散,只要有针对性的改善菇房环境,较轻的生理性病害会逐渐恢复正常,畸形、变色是最常见的平菇生理性病害的症状。

菇行天下(QQ号/微信号:3140797309)将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进行了整理分析,主要有十二种,每一种都有相应的症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大部分病害没有相应图片,大家根据描述也很容易识别。

一、平菇高脚病

平菇高脚病也叫高腿状平菇、高脚菇、喇叭菇、长柄菇。

平菇高脚病症状:平菇原基形成以后,子实体形态分化不正常,菌盖畸形,不形成菌盖或者菌盖很小,菇柄很小,很长,菌盖向上生长,子实体商品价值很低,甚至无法销售。

3001

平菇高脚病发病原因:平菇原基形成期并不需要太多的氧气,但是当原基形成期向珊瑚期转化后,如果菇房通风量不足,缺氧严重,就会影响菌盖的正常发育,形成长柄状,菇房光线较弱会加重平菇高脚病的程度。平菇高脚病多发生在冬季北方,为了防止因通风导致温度过低,菇房通风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积累过高。

平菇高脚病预防措施:在原基大量形成,开始分化后,应该加大菇房通风量,保证菇房氧气充足,没有过量二氧化碳沉积。

二、平菇菜花病

平菇菜花病也叫花球状平菇、菜花菇等。

平菇菜花病症状:平菇长出原基后,一直处于桑葚期的状态,菇柄分叉较多,早期平菇原基成卵形、凸起、增大,不能继续分化成子实体形态,逐渐长出更多的分支,形成的菌盖很小,近球形。原基仍旧不断生长,呈现为球形或者半球形,看起来就像菜花一样,所以叫做平菇菜花病。

平菇菜花病还有一个特点:在将出现菜花病的菌袋清理干净后,再次长出的平菇形态上多数表现也不正常。

平菇菜花病发病原因:

1、拌料时,培养料中添加了烈性或者对平菇敏感的农药。

2、在菌丝培养期间,菇房或者菌袋上喷洒了对平菇敏感的甲醛、敌敌畏等杀虫农药。

3、在出菇期间,菇房喷洒了较高浓度的农药。

4、平菇出菇时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或者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但是症状和前三种有所不同,一定条件改善很容易恢复正常。

5、菇棚取暖产生过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会出现平菇菜花菇。

平菇菜花病预防措施:平菇菜花病和其他平菇生理性病害一样,一旦出现,没有彻底解救措施,合理使用农药,保持菇房通风,空气清新,是预防平菇菜花病的主要办法。

三、平菇瘤盖菇

平菇瘤盖菇症状:平菇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菌盖表面出现颗粒状或者瘤状的凸起组织,叫做平菇瘤盖菇。发病严重时,菌盖分化困难,不能形成正常的菌盖,甚至出现菌盖僵缩,组织硬化,生长出现停滞。一般黑色品种容易出现平菇瘤盖菇。

平菇瘤盖菇发病原因:平菇子实体分化时温度很低,而且持续长时间低温,致使平菇菌盖表面细胞失去生长能力。

平菇瘤盖菇预防措施:任何一个品种的平菇都有所能承受的温度底线,要提前做好菇房的保温和增温措施,控制菇房温度不低于平菇所能承受的底线温度。在白天温度高时和夜间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差,促使原基分化、发育和生长。

四、平菇珊瑚病

平菇珊瑚病也叫珊瑚菇。

平菇珊瑚病症状:平菇子实体分化异常,菇柄细小、松散,多分支,整个菇从看上去就是一堆细长的菇柄,菇柄不能分化出菌盖而继续生长,甚至菌菇柄继续分化出新的菇柄,看上去都是菇柄的白色,就像珊瑚从一样,所以叫珊瑚菇。

平菇珊瑚病发病原因:造成平菇珊瑚病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严重不足,二是碳氮比不符合平菇营养需求,碳源过多,氮源不足。

平菇珊瑚病预防措施:

1、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分化后,加强菇房通风,保证菇房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2、在设计平菇配方时,注意调节碳氮比,增加含氮源原材料的用量。

五、平菇萎缩病

平菇萎缩病也叫萎缩菇

平菇萎缩病症状:平菇早期生长正常,当菇体继续长大时出现发黄、肿大或者萎缩变干的症状,最后生长停滞,腐烂变软,失去商品性状无法销售。整个平菇子实体生长无力,菌盖还没有长大就开始呈现开伞趋势向上翻卷,菇体颜色呈黄白色或者淡黄褐色,平菇子实体逐渐萎缩干枯。

平菇萎缩病发病原因:

1、水肿状原因是湿度过大或有较多的水直接喷在幼小菇体上,使菇组织吸水,影响呼吸及代谢,停止生长死亡。

2、干缩状是因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小,通风过强,风直接吹在菇体上,使平菇失水而死亡。或者培养基营养失调,形成大量原基后,有部分迅速生长,其余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停滞。

3、少数萎缩菇是由于菌种退化。

平菇萎缩病预防措施:

1、控制湿度在80~85%,不要向幼小菇体上喷水。

2、不让风直接吹在菇体上。

3、合理配比培养料成分。

4、培养料缺水或因空气温度过低所致。应及时给培养料补水。

5、选用优良品种。

六、平菇黑边病

平菇黑边病症状:平菇子实体形态接近正常平菇形态,一般个体较小,在菌盖表面边缘呈一圈黑色,影响产量。

平菇黑边病发病原因:因遗传而引起的畸形菇。

平菇黑边病预防措施: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正规供种机构引种,二是无论品种从何处引进,都必须需进行出菇试验后才能大面积栽培。

七、酱红色平菇

酱红色平菇症状:平菇子实体表现为酱红色,一般灰黑色品种容易出现,多发生在冬季平菇栽培中。

酱红色平菇发病原因:

1、菇房内外温度差过大。

2、冬季菇棚为了升高温度,白天会撤掉部分保温被,太阳直接穿透棚膜照射到菇体上,光线越强,菇体会表现得越红。

酱红色平菇预防措施:酱红色平菇是平菇子实体遇到环境不适时出现的正常生理情况,当外界气温逐渐上升,或者采取措施减少菇房与外界的温差,平菇子实体的颜色逐渐会恢复正常。

八、蓝色平菇

蓝色平菇症状:平菇子实体开始生长后,在菌盖的边缘出现一圈蓝色,表现严重的时候,整个平菇子实体都呈现蓝色,到最后可以采收的时候也不会变浅。

蓝色平菇发病原因:蓝色平菇是因为平菇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多为冬季菇房采取木材、烧煤等取暖方式不当造成的。

蓝色平菇预防措施:菇房冬季取暖尽量采用暖气片、电热丝、太阳光等,如果一定要采取木材、烧煤等进行取暖,一定要设计好烟道,将燃烧的气体排到菇房外面。

九、花边平菇

花边平菇症状:平菇子实体长大后,平菇菌盖的边缘不整齐,看上去就像一圈波浪一样。

花边平菇发病原因:

1、菇房内外温差过大、过小都有可能出现花边平菇。

2、平菇子实体受到恶劣环境的刺激,如雾霾等。

3、平菇子实体生长期受到短时低温刺激。

花边平菇预防措施:合理控制菇房温度,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条件刺激对正在生长中的子实体产生影响。

十、贝壳状平菇

贝壳状平菇症状:平菇菌柄呈短粗状,菌盖形态生长不充分,看上去就像是贝壳一样,所以叫做贝壳状平菇。

贝壳状平菇发病原因:贝壳状平菇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多发生在菇房温度较低的冬季,菇房封闭较严,二氧化碳较高和氧气不足可能是贝壳状平菇的发病原因 。

贝壳状平菇的预防措施:提高菇房温度,经常通风,排除二氧化碳,保证氧气供应。

十一、头潮菇菇体长不大

头潮菇菇体长不大症状:在出第一潮菇的时候,平菇子实体在没有长大的情况下就成熟了,开伞或者边缘卷起。

头潮菇菇体长不大发病原因:平菇菌袋没有发满是头潮菇菇体长不大的主要原因,或者菌丝刚刚长满,菌丝积累的营养不够,不能向大量形成的子实体供应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平菇虽然是不需要长时间后熟的品种,但是也要在菌丝全部发满3-5天后转入出菇管理,因为食用菌子实体只能从已经生长的菌丝体内吸收营养和水分,而不能直接从培养基里吸收营养和水分。

头潮菇菇体长不大预防措施:在第二潮菇时,就不会出现头潮菇菇体长不大的情况了,尽量在菌丝发满菌袋后转入出菇管理阶段。

十二、深色平菇品种颜色不正常和畸形

症状:发生在冬季,不表现深色品种的正常颜色,色泽很浅,接近淡白色,分化也不正常。

发病原因:冬季菇房长时间处于-2℃到8℃之间,深色品种对于低温的耐受力没有浅色品种强,就会出现深色平菇品种颜色不正常和畸形。

预防措施:冬季做好菇房的增温措施,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白天将菇房温度升高到15℃左右。夜间菇房最低温度不要低于0℃。

菇行天下提醒大家,虽然平菇生理性病害的种类很多,但是主要都出在出菇管理上面,只要我们掌握平菇出菇期的生物学特性,给平菇子实体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平菇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菇行天下 QQ号/微信号:3140797309,菇行天下食用菌交流群:307322620,本文由菇行天下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费食用菌技术咨询微信:13674230281(微信)
weinxin
扫描这个二维码,或者添加13674230281的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
液体菌种培训
液体菌种培训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2   其中:访客  2   博主  0
    • 我想飞 我想飞 1

      平菇培养料配方的C/N,处于多少才合适?有人说20~40/|,有人说40~60/1,应该用哪个比例才合适?为什么?

        • 菇行天下 菇行天下

          @ 我想飞 食用菌栽培配方的设计原则
          http://www.lichongxin.com/jishu/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