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桑树桑黄

2015年3月17日23:50:11
评论
19,199
液体菌种培训

山东德州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现已被评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有55科117属210种,森林覆盖率达61.8%。园区林木以混交林为主,树种丰富,其中又以拥有全国最大的古椹树群为特色。据调查,古椹树面积6000多亩,被国家林业局命为“中国椹果之乡”,而在绿色葱茏的古桑树之上还生有一种真菌,被当地百姓视为防治百病的“奇药”,并口口相传,深入人心,夏秋之交,当地群众与游客竞相采摘,或自用,或用做礼品送人。这种真菌就是被当地称作奇药的“桑黄”。

031701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分离的野生桑黄

近几年,笔者就这种真菌进行了野外考察、市场调查和样品鉴定,并从野生子实体上成功分离了该菌,进行了栽培观察。委托相关科研单位做了该菌的DNA测序对比,证明该菌为粗毛纤孔菌( I nonotus hisp idus ) 曾用名粗毛黄褐孔菌( Xanthochrous hispid us ) , 隶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 绣革孔菌目( Hymenochaetales) , 绣革孔菌科( Hymenochaetaceae ) , 纤孔菌属( Inonotus)[1] 。该菌子实体一年生,无柄,盖形,单生或覆瓦状叠生,新鲜时无嗅无味,革质至软木栓质,干后木栓质。菌盖平展至半圆形,长可达40 cm,宽可达30 cm,基部厚达7 cm。菌盖表面浅褐色、金黄褐色或暗褐色,被粗毛,无环带,边缘钝。粗毛纤孔菌是温带广布种类,主要生长在活立木上,偶尔也生在倒木上,子实体在夏季和秋季出现,晚秋后死亡,菌丝在木材内能存活多年,在温度和湿度适合时每年均可产生子实体。粗毛纤孔菌的寄主主要有水曲柳、榆树、杨树、日本槐和桑树,在东北地区以水曲柳上常见,在西北地区以桑树上常见。粗毛纤孔菌在中国分布于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2]。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粗毛纤孔菌于每年阳历7月初形成子实体,为浅褐色,盖状,厚实;8月初前后为旺盛生长期,覆瓦状叠生,或单生呈耳状,为鲜黄色或金黄褐色,采摘后迅速变褐色,尤其子实体受到挤压处变色更快,8月中旬后气温降低,生长又趋于缓慢,干后皆黑褐色,主要生长在古桑树的活枝干上,干品浸泡成浅黄色,稍有菇香,微甜而无异味。

031702

                                                      八月初气温较高时期的粗毛纤孔菌

031703

七月中旬气温较低时期的粗毛纤孔菌

“桑黄”现在被广泛的认为是一类真菌的总称,主要包括层孔菌属和纤孔菌属的菌类,大约有30种左右,被学术界认知度较高的是裂蹄目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鲍氏层孔菌等,粗毛纤孔菌被称为“桑黄”主要是现在多数研究中涉及的桑黄属于针层孔菌属(Phellinus)种类,基本不生长在桑树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生长在桑树上的黄色多孔菌只有一种即粗毛纤孔菌,该种在新疆南部也被称为“桑黄” [3],维吾尔族作为“桑黄”采集入药, 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痛风和关节炎等疑难疾病;粗毛纤孔菌在中国东北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胃病,在德国民间主要用作泻剂入药, 具有净肠通便作用[4]。笔者在考察探索过程中认为,我国生长在桑树上的被称做“桑黄”的并非只有粗毛纤孔菌,针层孔菌属里就有扁平状桑黄和螺旋状桑黄两种可以生长在桑树上;黄河故道的粗毛纤孔菌在实际食用中表现对糖尿病,通风,前列腺炎,过敏性鼻炎有作用,对与消化不良和净肠通便有明显效果。其它作用还没有发现、形成有效例证,不敢妄言。

笔者在近两年的考察过程中,亦引进了新疆南部桑树的“桑黄”(粗毛纤孔菌)样本,同夏津森林公园的比较,子实体肥大,松脆,显色为多为黄褐色,而夏津的则较紧实,颜色深褐或黑色;泡水色味亦不如夏津的“桑黄”。笔者亦引入东北桑树上的粗毛纤孔菌干品,同夏津的相似性很大,几无分别。通过浸泡比较,个人认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桑黄”药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这种说法只是笔者个人的感官体验与尝试所得,具体定性还需有关专家学者的实验数据与临床结果。

桑黄,近些年被作为一种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的神奇药用真菌被广泛推崇,但笔者个人认为,至今在学术界与民间对其种的争论一直未有定论,此桑黄非彼桑黄的情况比比皆是,造成相关研究结果的相互可借鉴性与参考性大大折扣;桑黄就现在我国来说,并没有被正规渠道广泛的应用,也没有被纳入药食同源目录,所以人们不要妄信其效果;而作为真菌来说,食用其并无副作用,这个已有结论,另外在民间应用的过程中,也确有不同效果的体现,所以也不要不信,总之,辨证看待吧。

本文行文仓促,必有疏漏,还望不吝指正,完善笔者对桑黄的认识,膜拜致谢!

[1] 张小青, 戴玉成. 中国真菌志( 锈革孔菌科) [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 [3]崔宝凯,戴玉成,杨宏.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概述 中国食用菌2009, 28 (4): 6~7

[4]昝立峰, 包海鹰* 粗毛纤孔菌的研究进展 食用菌学报2011. 18( 1) : 78~ 82

本文作者:小农人,微信公众号:sannongrensheng,推动农业,关注农民,深入农村,欢迎关注。

免费食用菌技术咨询微信:13674230281(微信)
weinxin
扫描这个二维码,或者添加13674230281的微信,免费咨询食用菌技术问题。
液体菌种培训
液体菌种培训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