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中,有一部分会加入化肥,如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等,其中以平菇使用化肥最多。
加入化肥的目的是代替一部分的氮源,减少麦麸、豆粕等营养料的用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如果掌握的好,的确能够达到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实际上效益并不一定提高,而且不利于食用菌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培养料中加入化肥,影响最大的就是降低了平菇的品质,这也是很多消费者觉得平菇没有以前好吃了的原因之一。食用菌作为地球生物中的分解者,自身特性的就是分解有机物,如果加入化肥,相当于催苗助长,产量提高了,品质下降,没有了平菇原本的自然风味和口感。
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食用菌的发展空间巨大,有机食用菌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产品。
很多人会觉得有机食用菌离我们很远,但这不是使用化肥的理由,试想在一个摊位上有两种平菇,一种是没有加入化肥栽培的,一种是加入化肥栽培的,消费者会购买哪一种是可想而知的。
菇行天下强调和建议,一定要坚持生产健康、绿色的食用菌,有了这样的初心,才能让消费者喜欢吃食用菌,食用菌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最后,有人会问如果不加入化肥,产量会不会降低呢?
不会!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如果不加入化肥,只要配方合理,提供合适的有机氮源,平菇的产量不会下降,反而品质更好,口感更好,更具有平菇的特有风味。
李崇鑫(菇行天下)手机号/微信号:13674230281,欢迎从事食用菌的朋友加菇行天下微信,交流食用菌技术,解答生产、技术难题。
微信搜索:“菇行天下”,关注菇行天下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